新一代概念車的亮相,標志著新時代的開始。
寶馬新一代概念車雖然以汽車命名,但不能用汽車來定義。寶馬集團董事會成員、負責客戶、品牌和銷售活動的野田佳彥表示,這是新設計語言、新數字體驗、新驅動系統以及循環和可持續概念的融合。展示了BMW展望未來、創造未來的能力。
雖然該車仍頂著“概念車”的稱號,但親眼目睹亮相的人都知道,新一代概念車的設計元素和核心技術已經成熟,新一代技術原型車或許已經下市。流水線。
電動化方面,新一代車型將采用第六代BMW eDrive電驅動系統和智能熱管理系統。新開發的圓柱電池能量密度比之前使用的方形電池高20%;第六代電池充電速度提升30%,續航里程提升30%。
數字化方面,全新中控屏易于觸摸,形狀針對駕駛員視野進行了優化;全景橋橫跨擋風玻璃的整個寬度,擋風玻璃下方的深色涂層區域顯示內容;具有3D視圖的全景顯示器更加挑剔,僅顯示導航和其他駕駛相關信息。
在回收和可持續發展方面,新一代車型采用了最新的電力驅動系統和高效能源技術,并大量使用低碳和可回收材料。當該車進入量產后,新車的零部件數量將大幅減少,預計鍍鉻和車架將成為昨日的回憶。
野田認為,新一代概念車是一系列產品的預覽。新時代的未來車型將包括從轎車到SAV的所有車型,每個客戶都可以找到一款適合自己的車型;這是一個理念和愿景,決定了寶馬集團未來的發展方向。
采用全新電子電氣架構的新一代概念車正在推動寶馬從內部轉型。
在過去的24個月里,寶馬發布了BMW i Cycle概念車和BMW Dee數字概念車。第一個是由100%回收和可再生原材料制成,這是循環可持續戰略的實踐;后者試圖在人與車輛之間建立更緊密的情感聯系,這可以讓我們一睹數字化的未來。
一方面,新一代概念車展現了軟硬件結合的能力。基于高度集成的軟件架構,駕駛體驗和信息娛樂數據與車輛電子電氣系統和寶馬云的相關數據高度集成。人車交互更貼合駕駛情況和個人需求,創造全新的出行體驗。
另一方面,新一代概念車就像一把鑰匙,引發了整個寶馬體系的創新和進化。固態電池、氫燃料電池等電氣化技術得到廣泛發展,數字化應用和軟件架構集成的可能性在結構上得到加強。寶馬全球生產體系按照iFACTORY戰略進行了重建,史上最大規模的員工培訓也開始了……
該系統的演進顯著增強了寶馬的創新能力。可以預見,基于新一代概念車、即將投入量產的新一代車型,不僅將推動寶馬的自我迭代,改革寶馬的研發和生產體系,也令人期待。成為汽車行業邁向未來出行的驅動力。 。
客觀地說,無論描述多么詳細,記錄的圖像多么立體,都很難全面、客觀地評價。只有把它放在更長的時間維度中,我們才能感受到它的偉大意義、它的無限潛力以及寶馬對它的殷切希望。
寶馬對于新一代概念車已經等待太久了。
10年前,寶馬正式向歐洲用戶交付第一代BMW i3。這是寶馬首款量產的由碳纖維CFRP制成的零排放電動汽車。但不可否認的是,第一代寶馬i3在續航里程和成本控制方面仍然存在遺憾。
此次亮相的新一代概念車是對第一代BMW i3的致敬。它帶來了全新的電子電氣架構,其意義遠遠超出了數字應用和設計語言。不僅縮短設計研發周期,使個性化產品更快響應市場需求;它還將增強模塊化平臺在制造領域的力量,實現規模和收入之間的新平衡。
野田表示,寶馬的電動汽車可以支撐其價格。總體而言,寶馬的電動汽車仍然是真正的寶馬體驗。無論是寬敞的居住空間還是駕駛動力,寶馬都是獨一無二的。
23年前,寶馬7系大膽采用了iDrive系統,一個方向盤+兩個按鈕的極簡設計,開創性的人機交互。如今,單純依靠物理硬件的人機交互似乎還遠遠不夠完美。
此次亮相的新一代概念車是對第一代iDrive的致敬。它帶來的數字化體驗和人機交互帶來了突破性的升級。信息顯示可以使用擋風玻璃的整個寬度,從A柱到A柱,或者可以使用3D HUD來顯示重要的駕駛信息;人機交互不僅允許情感表達和個人選擇,更強調對用戶的陪伴。
野田強調,用戶與新一代機型的交互就像與朋友交談一樣直觀、自然。我們認為,數字化不僅僅是安裝幾個大屏幕,還在于實現更好的交互和內容呈現。
從新概念、新設計,到新動力、新架構,再到新體驗、新應用,琳瑯滿目,多維度樹立標桿。但這絕不是寶馬所掌握的全部。我們可以看到寶馬對遠見和創新的信心,以及對品質和體驗的重視。下一代概念車定義了寶馬當前的產品,并勾畫了寶馬未來的方向。它既是結局,也是序幕。
聲明: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